团场小城镇建设与治理模式的创新探索
| 招商动态 |2017-04-26
近年来,73团增强成本意识,遵循城镇、产业地理空间尺度发展规律,推进产城融合、产城一体、集约发展,打造“城在林中、水在城中、错落有致、交相辉映”的低成本、宜居宜业的军垦新镇。城镇化率从30.5%提高到90.2%,形成“绿、花、水、净、文明、文化”六大名片。2015年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,2016年73团文化馆被评为全国优秀文化馆。
团场小城镇快速发展,有利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。2015年完成生产总值8.8亿元,是2010年的7.21倍,总量上相当于再造了7个73团,年均增长48.46%,比2010年翻2.85番,占巩留县比重从6.36%提高到20.66%。“十二五”期间,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4.72亿元,是“十一五”时期的19.3倍。资产负债率从2010年82.56%下降到2015年的71.3%,下降11.26个百分点;纳税能力从500万元增加到1.2亿元。
一、准确定位,全域规划
结合团场特点,按照“生态、宜居、宜业、特色”的定位,坚持大统筹、大集中的原则,以城镇为中心,对全域整体谋划,确立并实施“一心一轴六区梯次循环发展”战略发展框架,六大区块界限分明、产业凸显、高度集约、互为一体,288平方公里全部区块化布局,变星星点点为集中规划,避免混合布局和零星建设造成浪费,形成清晰合理空间布局和辐射功能,构筑科学的发展框架。
一是顺势规划。因地制宜,充分利用南高北低地势坡差、东西风向,南北布局产业,以城镇为核心和纽带,各功能区块相对独立又互为一体,互为依托但又互不影响,克服地形地势,顺势而建,变不利为有利,既遵循产业地理空间发展规律又节约成本。
二是催生产业。以城镇为纽带,以循环经济为链条,产业间相互衔接、相互催化催生,各产业齐驱并进,有序健康发展,支撑城镇。
三是促进就业,产业围绕城镇建,围绕城镇打造六大产业园区,提供又多又好的就业岗位。
四是节约成本。水源建于高处,自来水变为自压水、自流水,节约供水成本;产业围绕城镇布局,有利于就业,节省就业成本;林果围绕城镇建,城镇周边建设果林区,顺地形绿化、造景,节省园林绿化种植成本和管护成本。
二、因地制宜谋突破宜居宜业建新城
(一)符合人性,顺势而建
突出“三个顺势”(顺地势而建,自然成景;顺坡差而建,节省运行成本;顺风向而建,产业布局与风向垂直,园林绿化顺城而建,形成绿色氧吧),做到“三个结合”(形式与实效的结合,建设与文化的结合,人口与自然的结合),实现“三无三有”(小区无围墙、底楼无商铺、空中无网线;文化有传承、景观有特色、治理有创新),突出简朴精致,形成“城在林中、林在城中、城在产中、产在城中、功能融合”的宜居宜业绿色城镇。
以“家”的理念打造城镇,“客厅”、“厨房”、“书房”、“卧室”等分区明确,衔接有序、没有围墙,节省建设成本和管护成本,增加通道67个,方便出行。利用矿产牧业区的石头建设水景,既节约成本又美观大方;通过比选,选用简朴的LED灯节省亮化成本;变长条状城镇为九宫格式团状城镇,节约城镇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及运行维护成本,每年节省水、电、供热及绿化等运行成本930万元左右。
(二)城在林中,水在城中
打造“绿”的海洋。坚持生态自然化、森林化、多彩化、多样化、苗木本土化、管理低成本化“六化”原则,城镇建在公园中,城镇绿化率63%,城镇核心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70平方米,树上树下,层次有序。一是坚持林果业围绕城镇建,以城镇为核心的“南果”布局产生巨大的生态效益,2万亩果林与城镇相连,包围和融入城镇,降低“城在林中”的建设成本与运维成本。二是种植乡土树种降低成本,城镇绿化以适合伊犁河谷生长的乡土树种为主,伊犁河谷有的树种全部种植,形成百树园、百果园。三是分层次绿化,146万平方米绿化鳞次栉比,108种乔灌有机结合,实现四季常绿。四是利用市场,“以绿养绿”,引入民营企业参与防护绿地、公园绿地(百花园、百树园)建设,节省绿化成本。五是适度超前绿化降低成本。对于近期规划建设区域,适度超前绿化,社会投资小树成大树。
打造“花”的海洋。城镇种植47种花,从春到秋,次第绽放,实现三季有花、处处见花、生机盎然。一是果花飘香。桃花、杏花、梨花、李花、沙枣花等果花遍布城镇。二是鲜花下地。大面积种植花期长的多年生乔灌木花、草花,取代花期短的一年生草本花,每年节约种养管护成本140万元左右。
打造“水”的海洋。充分利用穿团而过的“六大水系”,利用自然破差,变不利为有利,做好“水文章”。“大自然赋予的就是有用的”,水从城镇自流而下,最后流入农业灌溉渠系,既打造了2.15万平方米的“七大水景”,又节约用水成本。城区渠系蜿蜒流淌、自然变换,结合绿化景观,设置水景公园、叠水景观、亲水平台、沿水步行街、环水商业文化等,夏天是滨水界面,冬天是天然滑冰场,满足居民的亲水要求。
(三)创新管理,节省成本
探索“财政支持、市场运作、公共参与、养事不养人”的城镇管理运行模式,运行成本在可控范围之内。一是公众参与。探索认领模式进行管护,全团28个单位、部门和个人自发认领绿化管护面积19.7万平米,冬季扫雪100%公益化,年节省资金100万元。居民自觉维护城镇美化净化,城镇中心区垃圾箱旁设“环卫自愿服务点”,放置环卫工具。二是养事不养人。社会自主经营管护,以园养园、以绿养绿,三方受益,实现全赢。绿化公司在管护好88.5万平米绿化的同时,每年还上交土地费27万元,年节省绿化管护成本400万元左右。三是以市场化手段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和社会管理水平。供排水、供热、供电、供气、家政服务、养老服务及小部分绿化等全部实现社会化购买服务,团场不包办,提升了居民幸福指数。如购买服务绿化面积41.7万平米,占全部绿化管护面积的28%,如果全部进行市场化购买服务,每年绿化管护费用高达700余万元,现在实际购买管护费用的绿化面积仅占全部绿化管护面积的1/4左右。四是居民文明素质提升。团场建成无人值守文化馆,“开放、包容、创新、厚德”的团场文化和“自强不息、向善向上”的团场精神深入人心,文明素质提升,实现从“农工”到“居民”的转变,民风淳厚,“不令自行、不禁自止”,文明习惯蔚然成风,被《大公报》誉为“一座没有陌生人的小镇”。居民自发投身团场建设2.1万余人次、发捐树3106棵、捐鱼2万尾,自发参与急难险重任务、捡拾垃圾、尊老爱幼、邻里互助、热心公益等9.7万余人次。
(四)产城融合,宜居宜业
“十二五”期间,以城镇为中心的产业布局蓬勃发展,形成持续的产业体系和就业基础,使就业“园区化、集中化、规模化、便捷化、选择化”。
兵团级金岗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招商引资43家,协议投资额241亿元,到位资金36.5亿元,投产企业34家,“三大主导产业”和“三大配套产业”已初具规模,伊犁州二级物流中心、四师电力枢纽中心、新疆硅产业季度初步形成;设施林果园区建成设施葡萄大棚499座、露地葡萄万亩、杏园4000亩;城镇中心区(文化商务区)建成6万平方米商业广场、金琪珊商务楼等,基本形成多业态多样、投资多元、功能完善的服务业体系;城郊建成设施大棚100座、百树园、百花园和观光采摘园;生态养殖区建成15个万畜精养基地、1个千亩水产养殖基地;高效农业区建成水稻基地、制种基地和有机产品基地等。六大园区突出应岗尽岗,截至2015年底,六大园区提供固定就业岗位4103个,团场从业人员7168人,一、二、三产从业结构比为19:44:37,有劳动能力的居民实现全就业,打造了“宜业”金琪珊。
三、栓心留人,聚集人口
随着产城融合、产成一体的快速发展,形成拴心留人环境。人口规模扩大。常住人口快速增加, 2015年全团总人口11260人,比2010年增长24.7%。人口结构优化。专业型人才、青年人口、工业人口、城镇人口、流动人口急聚增加,人口结构趋于年轻化。2015年18-35岁人口3752人,占总人口的33.3%。青年的增加为团场民兵队伍注入大量的新鲜血液,有效提高了维稳戍边能力,促进了团场壮大。
73团城镇建设和产业发展的基础已经奠定,已经成势,今后会断续乘势而上,坚定不移打造低成本宜居宜业的军垦新城,打造“自尊自强、向善向上”的“更美金琪珊”。
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,微信 iOS 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,可通过二维码转账支持公众号。